《红楼梦》“金玉良缘”到底是指薛宝钗还是史湘云?为什么宝玉说丢了金麒麟就该死了
“金玉良缘”一般是指薛宝钗与贾宝玉。当然,这种说法是薛姨妈到了贾府后,才有的说法。不过,这是薛姨妈故意通过那个道士宣传的,为的是占据先机。
开始的时候,贾母并不看好薛宝钗,也不是很喜欢薛姨妈。于是她也制造一场算命之说,说贾宝玉不能早婚,而且她娘家孙女史湘云,也有金麒麟挂在脖子上呢!暗示这个“金玉良缘”里的“金”指不定是史湘云呢!
其实,这只是贾母与薛姨妈之间的暗斗。众所周知,贾宝玉最终与薛宝钗结了婚,但是不久,贾宝玉就离家出走了。根据央视版电视剧里演的是,贾宝玉出走后,遇到了被卖到妓船上史湘云,但是也只是在哭喊中离去。也有说,史湘云最后收留贾宝玉过起了平民生活。
史湘云作为史家的后人,虽是家道败落,却没有什么错误,不会像贾家那样倾倒得那么厉害,所以史湘云不至于被卖妓船上。也有说,史湘云是曹雪芹的红颜知己,史湘云的结果更应该是与贾宝玉在一起生活在。
金玉良缘指的是贾宝玉和薛宝钗。金玉良缘原是薛家与王夫人一起导演的。宝玉说丢了金麒麟该死,那是因为他认识卫若兰,卫若兰是史湘云的未婚夫,宝玉见史湘云有一个金麒麟,所以他想把自己捡来的金麒麟送给卫若兰,成全他俩的一份小心意,这也是他对史湘云尽一份兄妹之情,宝玉是把史湘云当妹妹看待的。
金,有真金、假金。玉,有真宝玉、假宝玉。金玉良缘,是故事也是巧合。宝钗的金锁,与宝玉的玉;宝玉的玉,与湘云的金麒麟。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到最后连作者曹雪芹也不知如何是好,于是乎交给后来的读者比如各位,在这里打笔墨官司。
谢邀。年幼时读红楼,至今也近三十载。从初读时的流连于描写的繁华,到如今人到中年后的感悟,从未有一刻敢称读懂过红楼。
对于这个问题第五回宝玉梦游太虚仙境,《红楼十二支》第一支就是《红楼梦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红楼梦之神奇在于大部分人物的结局在第五回既已言明,读者还是要废寝忘食的看下去,然后尤恨红楼未完。这部书也是古往今来唯一能衍生出以研究它成为一门职业的。各个派别还众说纷纭,争论不断。
看了许多红学家的著作观点,我还是比较赞同美学家蒋勋的说法:“让我们回归到文本,去感受《红楼梦》的美。”
所以金玉良缘中的金究竟是指金锁宝钗还是金麒麟史湘云,未必一定要深究。两个玉貌绮年的女孩子谁都没有逃过家族灭亡后的悲剧命运,终究只能让人缅怀罢了。
金玉良缘是指的薛宝钗,‘因为金玉良缘’是以王夫人为代表的王家人抛制出来的,薛姨妈让宝钗戴着金锁进的贾府。薛宝钗要了宝玉的玉看,看完了又故意读出声,丫头黄莺配合说,这玉上的字和姑娘金锁上的是一对。宝玉看了金锁,果真是一对吉语,宝钗等于当面求婚。
之后薛家伙同王夫人为‘金玉良缘’费尽苦心,最终钗代黛嫁。
宝玉说丢了金一麒麟他就该死了!说明对张道士给的又大又亮的金麒麟非常看中;从小一起长大的史湘云,在宝玉心里份量同样很重,因此,张道士端了一托盘的饰品,宝玉唯独看重金麒麟,回家后还天天带在身上,偏偏又丢了。
宝玉把金麒麟看的很宝贵,因为那是要送给湘云小妹的礼物,但麒麟莫名其妙的丢了,又正好被湘云捡到,这就是很巧妙的事了。宝玉见事情奇妙,更视麒麟珍贵,又收在了自已手里。这就为黛玉死后,因厌恶宝钗而离家出走,以及后来的‘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埋下了伏笔。您说是不是这样?
《红楼梦》中一直在提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对于木石前盟大家都很确定,是指林黛玉和贾宝玉,但是金玉良缘究竟说的是谁,存在一定争议。
不可否认,“金玉良缘”一说是从薛家传出来的。作者在28回中曾经借宝钗的心理活动写出:
薛蟠也曾在酒后说过:
由此可以推断,“金玉良缘”之说,是薛姨妈散布出来的,究竟是不是和尚道士所说,就很难确定。极有可能是薛姨妈借和尚道士之口,来增加“金玉良缘”的可信度,好让女儿成功嫁入贾府这个“豪门”。
在薛姨妈四处散布“金玉良缘”时,“木石前盟”的支持者老太太也不是吃素的。依老太太的经验和履历,薛姨妈根本不是她的对手。老太太看穿了薛姨妈的“诡计”,又不好直接戳穿。
于是,在端午节打平安醮的时候,给薛姨妈来了个全方位的打击。
根据第五回对十二金钗的判词,宝玉和宝钗确实结为夫妻,看上去,薛家一直盼望的“金玉良缘”修成正果,殊不知,两人婚后,宝玉出家,金玉良缘有名无实。
金玉良缘当然是指薛宝钗,薛家母女一来贾家就到处宣扬金玉良缘!闹得众人皆知!这也引起了宝玉的反感!宝玉说史湘玉该死的话,我个人认为其实是在暗说宝钗,大意是:你不看好你的宝贝金锁嘛!掉了你要气死!
红楼梦金玉良缘简要概括
金是指薛宝钗佩戴的金锁,玉则是贾宝玉佩戴的通灵宝玉。金玉上的字正巧组成一副对联:“莫失莫忘,仙寿永昌。不离不弃,芳龄永继。”于是便有了“金玉良缘”的传言。
后来,在上演了一场“调包计”后,宝玉与宝钗结为夫妻。然而,贾宝玉心中总念着与林黛玉的“木石前盟”,这段“金玉良缘”终究成为一场悲剧。
木石前盟是指《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木是指黛玉前世为绛珠仙草,石是指宝玉前世是女娲补天余下的一块顽石。神瑛侍者用甘露灌溉绛珠草,使其得换人形,名唤绛珠仙子。为了报恩,绛珠仙子情愿随神瑛侍者下凡历劫,将一世的眼泪还他。可是一个与此事毫不相干的顽石插足,错领绛珠之泪,以致于绛珠泪尽而逝。
《红楼梦》中第五回有: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说明宝钗虽然得到了封建家庭大多数人的认可,并且处事得当,更加适合嫁给宝玉,打理家族,可是在宝玉心中,只有和他一样不拘世俗的林妹妹。只是这段缘分只是一段讹缘,从一开始就是错的。
答:《红楼梦》里宝黛爱情的悲剧,大概最让人扼腕叹息,好好的一对青梅竹马硬是被一个“金玉良缘”给拆散了!难怪自从宝钗来到贾府,黛玉就颇不自安,常对宝玉使“小性儿”。
可细究起来,到底谁是这“金玉良缘”之论的始作俑者呢?书中第五回里,一曲《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即出现了“金玉良缘”,而在故事情节中,直到第二十八回,才正式出现:“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而且,“金玉良缘”的提出者指向了和尚。
红楼梦中,金玉良缘是指谁
金玉良缘指的是薛宝钗和贾宝玉。
古代所说的“金玉良缘”的象征是薛宝钗的“金锁”和贾宝玉的“通灵宝玉”。在《红楼梦》中,癞僧还有跛道两人为贾宝玉特定的姻缘,贾宝玉在出生时口中含着通灵宝玉。玉做成了项圈戴在脖子上,薛宝钗脖子上戴的金锁也是癞僧和跛道人的提议,宝钗的金锁刚好与宝玉的玉相配,而且连上面的题字也是相配的。
《红楼梦》中的金玉良缘指的是薛宝钗和贾宝玉的美好姻缘,其中金是指薛宝钗身上所佩戴的金锁,玉是指随着贾宝玉出生的通灵宝玉。这个说法最早出现在《红楼梦》第五回:“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在古代,金玉良缘原指符合封建秩序的姻缘,但现在泛指所有美好的姻缘。
红楼梦金玉良缘概括
关于这个问题,《红楼梦》金玉良缘描写了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他们两个青梅竹马,互相倾慕,但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在一起。林黛玉为了贾宝玉付出了很多,包括自己的生命。最终,贾宝玉也因为无法和林黛玉在一起而痛苦不堪,最终病逝。这个故事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爱情的苦痛。
《红楼梦》金玉良缘是小说中的一个主要情节,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起初,贾宝玉对黛玉的出现十分反感,但是在相处中逐渐发现彼此的心灵相通,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尽管经历了许多波折和阻碍,最终贾宝玉和林黛玉相爱成为一对金玉良缘。
这一情节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强调了真爱的珍贵和珍视,以及人生的无常和离别的必然性。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下女性地位的低下和命运的不可控制。
《红楼梦》——金玉良缘
薛宝钗也是《红楼梦》的女主角,她以沉着稳重、做事精打细算、考虑周全而出名。《红楼梦》中所说的“金玉良缘”指的是薛宝钗所佩戴的“金锁”和贾宝玉所佩戴的“通灵宝玉”十分相配,也指代这两人十分相配;用来借指姻缘是前世注定的,同时书中也指代符合封建秩序的姻缘。现在的“金玉良缘”作为成语应用,泛指一切美好的姻缘。因为金玉良缘的传闻,薛宝钗与原本互生情愫的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少不得要掀起一些波澜。
《红楼梦》中的金玉良缘是指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
金玉良缘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是由于两个人之间深厚的感情,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带来了很多悲剧性的情节
可以说,这段爱情故事是《红楼梦》中最动人的部分之一
此外,金玉良缘的存在也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性别问题的严重性,说明在那个时期,男女之间关系的复杂程度是不可避免的
《红楼梦》中金玉良缘是指贾宝玉和谁的姻缘?你如何看待这段“金玉良缘”
这个金玉良缘当然指的是薛宝钗的“金锁”和贾宝玉的那块宝玉。
“金玉良缘”是中国人世世代代都认为的最美好最完美的婚姻。
但是,因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息息相通情投意合,因此贾宝玉是对这个“金玉良缘”的说法最为反感的。而林黛玉是对这个说法是最为敏感的。
这也是曹雪芹对于世俗的婚姻观念借宝玉之口说出来的一种反抗。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虽说是齐眉举岸,到底是意难平”。
曹雪芹在《石头记》中把贾宝玉与薛宝钗之间的婚姻比作“金玉良缘”,实则是政治婚姻,两大家族通过联姻,结成政治同盟,而贾宝玉与薛宝钗不过是这种同盟的牺牲品。
抛开个人感情看这桩婚姻,贾府靠五世勋戚及元春为贵妃为政治靠山,又连结王家新贵,史家地方豪族,再结薛家皇家红顶商人结成一个臣大的关系网,《石头记》中的每个人都是这个网中的一颗棋子,你是无法跳脱的,即使贵为贾府未来接班人的贾宝玉也难逃此劫,何况别人?作者正是大胆地用这种笔法表达了对整个社会的绝望。
在封建社会任何人都逃不出另外一张网,那就是三纲五常,这种封建思想发展到清朝,早已成了僵化的教条,作者用探春之口愤愤说道:我们这个家好比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像我们这样的大家族,一时还倒不了,非的从内部杀起,一个个像乌眼鸡一样恨不的你吃了我我吃了你,方会一败涂地。这几大家族正是感到危机一天天到来,为了结的更紧,金石婚姻才会出现,贾家有政治势力,薛家有财源,那么只好牺牲黛玉了,虽说黛玉与贾家有姻亲,但也不及金钱的诱惑!这也是曹雪芹愤愤不平的真意!
至于婚后生活及结局,不在此讨论之内!
“金”是宝钗,“玉”是宝玉,这应该是无疑的!
因为,“金玉良缘”是薛姨妈提出来的;贯穿了“木石姻缘”的始终;应该是黛玉的“风刀霜剑”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别管什么原因,最后取代“木石前盟”的,是宝钗的“金玉良缘”。
虽说湘云有可能是宝玉最后的陪伴者!但“势败休论贵”,已经到了“噎酸蒓,围破毡”的地步,哪里还称得上世俗眼里的“金”和“玉”?湘云跟宝玉的伏笔,曹公用的是“白首双星”,从始至终,都没暗示过湘云是“金”!
在俗世的价值观里,金是至富,玉是至贵!有金有玉,象征着完美的生活和完满的人生!
在俗世的认知里,宝钗从内到外都是最标准的:貌美——是世俗里标准的“肌肤丰泽”;端庄——藏愚守拙;节俭——屋如雪洞,衣皆半旧,“从上到下无富丽闲妆”;“停机德”——时时处处教导众姐妹,规劝宝玉,哪怕宝玉“拿脚就走”,当众“不理”;……总之,在世人的价值观里,宝钗当得“纯金”!
宝玉的前身有个“瑛”字——像玉的美石。通灵玉原本为石,被仙家法术遮住本质,变成了俗人眼里“玉”的模样!
先看宝玉似“玉”的表像:家世——候门公子,贤妃胞弟;是读书的料子——“聪明灵慧,略可望成”;外貌——“长的得人意儿”;……看起来,像“玉”的样子!
但不管怎么像玉,他都不是玉。宝玉的本质,是石头——无才补天的石头!柳湘莲所说的“只有门口的石头狮子是干净的”;黛玉所说的“出的多,进的少”;探春所说的也“唯有从内部厮杀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这些都说明,贾府的天漏了。但是宝玉补不起,也意识不到“补天”的必须——“凭他怎样,也少不了咱们两个的”;也不想做那“补天人”——“除四书之外,都烧了”……
宝钗是俗世观念里的“真金”,宝玉是俗人眼里的“假玉”,这样的结合,自然注定是悲剧结尾——“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红楼梦中的“金玉良缘”指的是谁和谁
金玉良缘指的是宝玉宝钗的爱情,这是被贾府认定的,是政治经济关系的交换。薜家需要贾家的权,贾家需要薛家的钱,但埋葬的,是木石前盟的宝黛爱情。金玉良缘的成功与木石前盟的失败,彻底撕下了贾府温情的面纱,露出了面纱后面凶残狠毒的封建主义吃人的獠牙。金玉良缘成功了,但做为封建主义化身的贾府却彻底朱败了。木石前盟失败了,但在他们失败的躯体上却盛开了后世个性解放,婚姻自由的民主之花。
简述“金玉良缘”的故事
★简述红楼梦金玉良缘故事(100字)金是指薛宝钗佩戴的金锁,玉则是贾宝玉佩戴的通灵宝玉。金玉上的字正巧组成一副对联:“莫失莫忘,仙寿永昌。不离不弃,芳龄永继。”于是便有了“金玉良缘”的传言。
后来,在上演了一场“调包计”后,宝玉与宝钗结为夫妻。然而,贾宝玉心中总念着与林黛玉的“木石前盟”,这段“金玉良缘”终究成为一场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