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黄磊两个人,差别到底在哪里,演技上谁更厉害
引言:黄渤和黄磊两个很搞怪的大宝贝,两人都属于那种“三观”很正、高情商、很聪明的人,还是两个“老狐狸”。
性格来说
黄磊为人比较耿直一点,性子直不讨喜的那种。从黄磊在《向往的生活》,黄磊示范教学可以看出十分严厉。黄渤比较圆滑,会说话会做事,不管是在大荧幕前还是人前都属于讨喜的那种“老好人”。
颜值差别
黄渤年轻的时候也算不上帅,只能说一般般
而黄磊颜值方面真没得说,年轻的黄磊是一名“校草”
演技方面
黄渤演技明显会比黄磊好的多。黄渤的戏路很宽,从诸多作品可以看出如《无人区》《疯狂系列》《杀生》《亲爱的》……
演过老父亲,演的很现实很动人,尤其是那个眼神,眼角泛着泪光,布满红血丝。演出那个角色要有的样子了
也养过逗比、杀手、疯子代入感都很强!在西游降魔篇中饰演孙悟空,当时周星驰给黄渤打电话,说让他来拍这个角色,当时黄渤是拒绝的,因为黄渤觉得拍周星驰的戏压力很大。结果周星驰的几次邀请,黄渤去了。演的非常成功,基本都是一次过。而且里面有些跳舞的经典镜头,都是黄渤在不知道在拍摄阶段即兴做出来的。
渤和磊,一个放养,一个教养。
这是怎么说的呢?渤成名比磊至少晚了十年,渤的资历比起磊也晚了七八年。磊一开始就是学院派,渤一开始是草根英雄的形象。当然,渤在后来渤也进科班了,但毕竟是后来。渤是个豪侠形象,磊是个暖男的形象。渤有点冲,磊多些智。这是差别。
演技上嘛,磊出道就是王道,年少时既成老师,教出海清等曾经顶流的存在。在演戏的质感上要强渤一些。渤演小人物,苦逼多年后以疯狂系列成名。磊的硬伤是票房,这是渤强于磊的地方。但有解释,磊天天暗恋在桃花,走的是舞台剧。硬实力上磊要强些,硬指标上渤要强些。
两个人的差别还在唱歌风格上,磊走的是感性温暖偶像路线,渤……摇滚吧!
磊也不是不能呈现野放风格,看看磊平时灶台上和在向往的小游戏里的身体强悍度,不是娇公子,是个吃过苦的人。渤也不是不能洋气和偶像派,看看渤演过的那部谍战片,和夏雨夫人玩的感情戏码。两个人风格可以交集,只是主风格不同。
半斤八两,无强弱之分。
当然,两个还有共同点:两个吃货。
黄磊和黄渤最大的差别就是颜值,演技都很好。
黄渤在圈内是出了名的高情商,其实,黄渤也受了颜值影响,要不然早早就红了,还好他比较有韧劲有毅力,坚持自己的路没放弃,后来资源越来越好,他的红真真的是靠实力打拼来的,敬佩黄渤。
黄磊比黄渤可能会顺遂些,毕竟有个较好的颜值,纯熟的演技,资源也比黄渤多些,但是也离不开他自己的努力付出,有如今的成就也是他靠自己奋斗而来。
两黄都是实力派明星,学习的榜样。
很多人总爱评价谁演技好,谁演技差。其实,没有多大意义!最主要的是看对所演人物的认识程度!对角色把握住了,就不会有太大的偏差,不然导演关也过不去!有些演员演戏的时候,就加重表演的成分,所以有些人就觉得他演技好。其实也不尽然,电影泰斗赵丹、李默然都有加重表演力度的地方,观众看得过瘾,但是内行人很清楚的!所谓举重若轻,我倒认为是上上乘的,表演松弛,生活,这才是最难的,比如葛优、张嘉译、冯远征、黄磊和何冰!表演松弛、生活,这是演员不紧、观众不累的最高境界!
“二黄”黄磊,黄渤之间是非常不错的朋友和哥们,至于二人差别在哪,一个“神算子”一个“高情商”其实二人都是非常高情商的典范,为人处世让人信服。
演技上更是不分伯仲,黄渤主攻大荧幕,给大家带去了很多欢乐比如《疯狂的石头》
《疯狂外星人》
而黄磊主要是一些电视剧《小别离》
《小欢喜》都比较贴近现实题材,二者演技上只能说各有各的优势。
黄磊黄渤都是高情商高演技的代表,俩人唯一能分出高下的只有厨艺!
现在有很多住在都市的年轻人们,常常因为工作忙,或是自己不会做饭,而选择点外卖,这对于他们来说既省时还省力,可长期吃外卖对身体是不好的,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个,却还是办不到不点外卖,最根源的点在于,不会做饭呀。
对于我们九零后来说,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并没有过多做饭的经历,所以导致了很多人不会做饭。能做好饭还能做得很好吃的人简直太少了,就拿那些艺人来说,他们本来工作就忙,根本不会有时间去做饭,所以不会做饭在他们之间感觉是挺自然的一件事。
而有位明星却是一个另外,他就是黄磊,他可是被大家称为小厨的演员,如果不是在某档节目中展示了厨艺,大家还不相信居然还有那么会做饭的明星,真是意外呀!
黄磊在圈中已经是一位前辈了,从他毕业至今拍的电视剧不计其数,并且也有很多很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像近几年很具有讨论性的剧“小别离”在里边黄磊演的当代父亲对于女儿的教育有很多可借鉴的地方,看过的剧迷们都说黄磊演技太赞了,把父亲这个角色展现得太好了,引得网友们说到:我有这个父亲就好了。
除了拍电视剧在塑造人物这方面黄磊真很专业外,黄磊在录制综艺节目上也很能获得观众缘。在拍摄“极限挑战”这个节目时,黄磊的圈粉力真的太强了,首先第一点,聪明,很会带领团队,对于来参加的新人们也会以让嘉宾最舒服的方式来照顾他们,让他们能迅速融入这个团体,这一点就特别考验情商了,如果不会说话那不但不能圈粉还虽掉粉,总的来说,黄磊不管是在拍摄电影、电视剧、还是综艺都各有各的特点,都能收获粉丝的喜欢,这就是对于一位老艺人最好的支持吧!
黄磊的厨艺也是因为在参加节目时被发现的,在参加“向往的生活”节目中,黄磊的厨艺被大家连连夸赞,不仅味香,还很有卖相,就像是专业的厨师做出来的食物一般。这档节目其实就是一档回归生活做饭的一档节目,每期邀请好友来做客,让他们自己点菜,然后黄磊会根据他们的需求进行做饭。
黄渤的厨艺虽然没有黄磊的好,但黄渤有一期节目,也曾讲述自己在生活中热爱下厨,喜欢烹饪,上学的时候就经常邀请同学到家里来聚餐,同学们都特别爱吃他做的菜。
工作以后,每次从外地拍戏回来,他都要去超市、菜市场采购食材,给自己和家人做些好吃的。
有一次,黄渤还在节目现场大展黄瓜切片、胡萝卜切丝的刀工,引得主持人大发感慨:“嫁给你真幸福!”
首先,先来谈下演技的问题,个人拙见,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能长期活跃在大众视线里就证明有某方面的价值,无论学术价值、商业价值、艺术价值。单纯的比较两个人的演技高低意义是不大的,当然要是铁粉就另当别论。提升个人审美,陶冶情操,在繁忙中得到休息,寓教于乐。演技肯定是分层次的,当然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在某个领域有重大成就,都有被佛主点一下的感觉,就像德云社郭德纲于谦说的那样开窍了,很多方面就通了,但是得道有先后,很多人喜欢的德云社岳云鹏就是上台比较晚的。很多人都有这种经历,比如学生时代我同桌在准备高考的时候,有门课程(物理)老是不灵,突然在离考试还有一个多月的时候,被老师点拨了一下(个人认为不只是老师的功劳,还有考试前的压力,整个学校的氛围以及近三年的学业积累),突然成绩一下跃升班里前列。说回演技的问题,黄磊就是属于那种成名特别早的(那个时代无论在音乐还是影视),形象也好,演技好,在20多岁就得到了业界认可,然后重新回学校读研究生、任教,注重家庭生活,在戏剧表演上又有了提高,观察、体验生活对演技的提高是必须的。黄渤也是同样的情况,不同之处在于,黄渤是先体验生活然后才成名的。其实还有一个就是他们的年龄,恰逢改革开放,国家巨变的时候,国家是40年走了西方200年的路,对于演员来说体验了从无到有到富的过程,当然包括社会高速发展过程中各种弊病瑕疵。不同的经历导致了个人对于生活细节的观察是不一样的,在表演的过程中,就不要不同的角色来演绎、诠释。在喜剧领域黄渤肯定是顶尖高手,家庭生活题材的黄磊把握的也是游刃有余。当然要是那种历史题材的比如春秋战国戏,黄渤出演个角色,观众笑场的时候会多,絮絮叨叨的黄磊也不一定就是合适的。就像郭德纲只要出现在影视中,就想笑,陈道明张丰毅去演喜剧也挺难的。他们都是我国的优秀演员,并且得到了整个社会的认可,他们都有自己的专长,演技都是一流水准,在一个层次,难分高低,也不应分高低。
课外美词
《荷塘月色》朱自清 袅娜 风致 宛然 蓊蓊郁郁 脉脉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
苏堤春晓 柳岸闻莺 低吟浅唱 碧血丹心 碧玉明镜 翠影 心窗 这是哪家的闺女,这是那地的江水?竟是凭这笛声的一网,就网住了这独特的山水一色。
恒久 去留无意 栖居 绕云荧水 青山隐隐 烟霞艳溢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一盏梳桐,半掩黄昏。 人的归宿,是漂泊。而我说----是,也不是。陈锁巨 荠菜花开,春回大地,愿你与春同步。
张蜀君 丘峰 春风又春雨。
我独坐在书斋里听雨。听雨好情致。刘芳 销蚀 暖玉 山清水秀 灼眼 福音 霓裳 庸碌 跻身 喃喃自语 摩挲钟怡 绵延起伏 惬意 涌溢而出 欣悦 洞开陈所巨 只有几茎残荷在秋风中坚守,不胜褴褛。
残荷无言,而我心领神会。 名人传: 玲珑剔透 凌空展翅 九曲回廊 趣味盎然 口是心非 头重脚轻 诗情画意 齐心协力 目不暇接 流连忘返 奇形怪状 高耸入云 赏心悦目 蜿蜒盘旋 五彩缤纷 海底两万里: 熠熠生辉 奇幻莫测 震耳欲聋 美不胜收 惊天动地 无穷无尽 屹立不动 毛骨悚然 寸步难行 英姿 精确 荒寂 沸沸扬扬,残酷,破损零散,沸腾的水流,光彩夺目、瑰丽无比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偏僻、感慨、百读不厌、蔷薇、茯苓花、慰藉、百鸟啁啾、蒙昧、蜷伏、清晰、锲而不舍,孜孜不倦,坚持不懈,顽强不屈,不屈不挠,执着追求,孜孜以求,持之以恒,日雕月琢,绳锯木断,偏僻、感慨、百读不厌、慰藉、百鸟啁啾、蒙昧、蜷伏、清晰,噩梦、铭刻、蠕动、筋疲力尽、乖乖、无精打采、蔓藤、编辑、咿咿呀呀、愁肠满腹、顾虑重重、孜孜不倦、截然不同、企盼、繁花似锦、恩惠、筑巢、繁衍、迁徙、冥思遐想、遨游、摹仿、期期艾艾 ······································ .
人类连自身的问题都没有完全解决,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研究宇宙
谢谢悟空小秘邀约。这个问题我在“”人类为什么要探索火星登陆火星”的问题中已经作答过。这里重新转述一下,不做大的修改。因为该表明的原因大体都表明过了。
其实人类和地球的问题也属于广义上的宇宙问题的一部分。人类当然要首先解决自身的问题,然后再抽出时间和精力来解决宇宙问题。而之所以花那么多钱来研究宇宙,是因为实在有这个必要:地球正面临核战争和生化战争的威胁,地球已有的核武器和生化武器已足以毁灭地球和人类几十亿次;地球正面临资源能源枯竭的威胁,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总有一天会开采殆尽;地球正面临人口资源过载的威胁,地球总人口已经超过50亿;地球正面临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的威胁,地球各国各地区都在竞相军备竞赛,民族和宗教问题愈演愈烈;地球正面临超级地震、超级火山、超级海啸、超级洪水、以及超级陨石、超级星际尘埃袭击的威胁;地球还面临着生态环境严重污染的威胁……。可以说,地球自身面临的问题是十分严峻的,也有很多问题是根本无解的。何况人类和地球本身也随时面临着宇宙邪恶外星文明的恐怖入侵。正如霍金所预言,人类未来进行星际移民或许是避免人类和地球走向彻底毁灭的唯一科学唯一正确的选择。我们人类应尽早把宇宙分析透掌握透,哪怕花更多的钱去研究,也应该所在所不辞,以便尽早为人类和地球预备一条更好的退路和出路(包括星际移民和星际殖民)……就聊到这里,忙去了,谢谢!
谢邀!人类研究宇宙是一项幻想开发工程!就是在地球上也在开发研究新科技!没有幻想就没有未来!科技水平的开发离不开幻想!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宇宙的研究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强大和经济的宽裕!没有强大的经济资助就难以对宇宙的研究!对于一个国家的强大和不可战胜对于研究宇宙有重要的意义!就像前苏联和美国登月比拼的时期,都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实力对外有强势的一面对敌有威胁作用!研究宇宙对于开发新的材质有重要意义!地球以外的星体有不同的质量!如有的星体含金量特别高!有的星体表面覆盖大量的钻石!曾经于地球擦肩而过的小天体美国天文科学家探测到它都是黄金材质!如果得以开采那会是惊人的!总之研究太空与人类有重要的意义!
原创思想,初看起来,人生与宇宙毫不相干,实则它们紧密相关。须知,终极的宇宙法则不仅掌控着宇宙和万物,当然也掌控着人类社会。所以,所谓的`出世’,`入世’纯系扯淡,人类不知道终极的宇宙法则,就必然不知道人生的目的和人的行为准则是什么,所以今天的人类屡犯错误还仍不自知。所以人类必须知道终极的宇宙法则,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这法则就是`德’,即人类必须循德而为,时刻维系地球生态圈和人类社会的平衡。
谢谢邀请,我是漫步的小豆子。我认为研究宇宙就是研究人类的过去和未来,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未知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地球会毁灭,太阳会爆炸,银河系会消失这些都是为什么?人类社会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但是依然要研究宇宙。
回顾地球生命的发展,无一不是对地球环境的适应,适者生存这个真理,亘古不变。我们已经有了地球上一个霸主灭绝的教训,当然要防患于未然,研究宇宙,了解地球。人类的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的第一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依赖于理论物理的进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要从宇宙中去寻找答案,去检验我们的知识是不是在整个宇宙有普适性,检验我们的万有引力和相对论是否正确,看我们这个宇宙是一片死寂还是生机盎然,看有没有比我们更伟大的文明,看我们能否迈出摇篮走向深蓝。我是漫步的小豆子,欢迎大家多多关注。
我认为有以下诸多方面的原因
(一)人类自古以来就对神秘的太空充满着无比的好奇和向往!中国古代有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和当代中国系列“嫦娥号”月球探测器的登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人类与生俱来拥有很强烈的占有欲望!往往对已有身边之物是感到漠不关心,而对未有的一切事物却是感到非常地好奇,对不明白的事理,有不惜一切的代价去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心情,对新地域的发现甚至有将其占为己有的私心。这正是未来人类对开发月球和建设火星基地的构想怀有特别浓厚兴趣的个中原因!
(三)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伴随的是地球资源的即将消耗殆尽,地球环境也正日趋恶劣,人类生存危机感加重,人类为了延续文明,不得不考虑寻找地球以外的家园,人类不遗余力的发展航天事业,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在宇宙中发现“新的大陆”!为未来人类迁徙外太空可宜居星球生活早作准备。
宇宙广袤无垠,其间蕴藏着无尽的奥秘尚待人类去探索发现!随着人类文明的升级,并伴随科技技术的进步,未来人类走向宇宙深空,向宇宙开疆拓土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相信,在遥远的未来,人类足迹必将会遍布银河系!人类最终必会迎来一个辉煌的时代——星系文明时代的璀璨登场!谢谢大家的浏览!
什么是人类自身的问题?满足温饱问题是举手之劳,现在这不是真正的问题,人类自身的问题有很多,解决了这个问题又有那个问题,解决了老问题,新问题又来了,人类为了基本的生存,就是为解决问题而活着。但是这并不防碍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探索未知事物,能改变眼前的生活现状。蒸汽机的发明不足三百年历史,现在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使人类有能力,有经济支撑,有高新的科技水平,把专注未知事物的眼睛转向了外太空。我们地球人都是宇宙中的自然人,一切能量都来之于浩瀚的宇宙,探索研究宇宙,也是为的拓展人类的生存空间,防预自然灾害的能力。恐龙在地球生活了那么久,解决的是一个简单的生存问题,虽然保护了地球的原生态,却限制了地球文明,最终也没有逃脱被灭亡的命运。
黛玉葬花悲切之极,宝玉听到《葬花吟》后也悲切之极,这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吗
个人认为并不是两个人心有灵犀一点通。因为林黛玉感到悲切而作《葬花吟》,贾宝玉受到了林黛玉诗句的影响,思考起生死和时间的问题,才悲切之极。两者有先后的区别,而且所悲之事业也不尽相同。(全文图片来自网络)
林黛玉所悲
贾宝玉之前因为被贾政叫走,一整天都没有见到他,林黛玉心中担忧,后来晚上前去找他,让晴雯前去通报,却被晴雯当做玩闹的丫头,打扰了她休息,因此拒绝了。黛玉心中本来就多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外人:
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 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淘气,也觉没趣。
林黛玉多愁善感,正为自己的遭遇伤感,又听到了贾宝玉与薛宝钗在屋内谈笑,因此,更加生气,忍不住哭了起来。
第二天未时就是交芒种节,在这一天,人们就要祭饯花神,贾府上上下下都在热闹。迎春、探春等人在花园玩耍,宝钗扑蝶为乐,唯独林妹妹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独自走出房门。(这强烈的对比似乎也暗示着林黛玉悲剧的结尾)面对着落花,她好像就想到了自己,不禁为自己的命运哭泣,埋葬了花儿,念出了《葬花吟》。
贾宝玉所悲
贾宝玉前来寻找林黛玉,无意间听到林黛玉念《葬花吟》,初时宝玉只是点头感慨,但当他 听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时被打动了。他想到现在林黛玉的花容月貌将来无处寻觅,便感到肝肠寸断。由此他推想到宝钗、香菱、袭人,将来无可寻觅之时,自己又是否还在呢?况且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将会是怎样,现在这园、这花、这柳将来又是属于谁呢?贾宝玉越是类推,心中越是苦闷,因此才会感到悲切之极,哭出了声。
贾宝玉的这番感悟,颇似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中的描写: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二人虽然都是悲伤,但所悲的原因、感慨都不同,因此二人不能说是心有灵犀。
黛玉葬花悲切之极,宝玉听到《葬花吟》后也悲切之极,这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吗?
我觉得《葬花吟》是写得相当好的一首符合黛玉身份和处境的诗词。以我个人浅薄的诗文感悟来看,黛玉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要写出那种“大江东去浪淘尽”或者“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厚重沧桑,肯定是不合适的。孤女黛玉生活在贾府,她有很多时候是很伤心的(虽然外人看来,她根本没必要伤心),当她看到花瓣满地时,自然而然地就有了感慨,然后吟诵出来的,就是咱们看见的《葬花吟》。入情入理,直白易读易懂,感情相当强烈,听者读者很容易被她的悲伤影响,虽然未必完全依照格律,用多少典,对仗如何,我个人觉得,吟得好。
好诗好词是什么样的呢?林黛玉曾说过,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不以词害意,想想床前明月光这样的,虽不高深,却也千古流芳。倒是那些拼了命作出来的,晦涩难懂很小众。
宝玉听到了,是个什么反应呢?原文我就不贴了,总之,一个悲字了得,两人都异常伤心,为什么宝玉会伤心?因为他懂了她的悲,懂得她的痛。
林黛玉是仙子转世,比一般人聪明也敏感得多。她其实比谁都可怜,她父母双亡,她也没有兄弟姊妹,甚至连个近一点的林氏家族宗亲都没有,家族接近于覆灭,放在那个时代,没有男子就是绝户,她是个绝户女。相较于湘云,好歹还有叔婶,从宗法上来说,不至于是个孤女,宝钗虽无父亲,却有母兄,她们比她,都要好上许多——钱不钱的,其实是另一回事,一个人要有家族归属才是好事,哪怕这个家族再差,有总比没有好。在一点上,黛玉和妙玉,其实是相当像的。
黛玉为什么会被宝钗打动内心,结为金兰呢?因为她们都领悟到了繁华必然毁灭,命运无以抗争的痛苦,宝钗是以雪洞等来表现,而黛玉呢?她的表现就是葬花吟了,亲人离丧,痛入骨髓,所以她作的诗词往往带着悲音,而这一点,宝玉是一看就懂。所以他护着她,纵着她,给这个可怜的心爱的姑娘,一点点温暖:横竖有咱们的就行了,管它世界如何翻覆,我只要有你就够了——在这个必然会消亡的世界里,有那么一个人,始终愿意陪着她,欢笑或者流泪,也很好了。(文/宛如清扬)
谢邀。你说的黛玉葬花时与宝玉二人伤心恸哭的情景,心有灵犀一点通,也讲得过去。但这句诗用在黛玉初到贾府,与宝玉第一次相见时的似曾相识的桥段,我觉得更帖切一些。
李商隐的(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飞双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一般以为是指热恋中的男女,心心相印,心灵契合。一见钟情,并且知晓对方和自己是一样的心思。这种爱慕的信息,也许只需一个眼神便能准确无误地传递给对方,对方也能分毫不差地捕获到,奇妙吧?
黛玉的葬花词: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我今葬尔人笑痴,他日葬侬知是谁?这段词太悲凄了,即使现在的我们,读起来都不免动容,何况多情的宝二爷了。黛玉父母早亡,孤身寄人篱下,坎坷的身世造就了她多愁善感,内向的性格,而正是这种性格,才会吟出这首催人泪下的葬花吟。
“心有灵犀一点通”,多用来比喻彼此之间心意相通,心思能够心领神会;尤其指男女之间心心相印,情投意合。对于宝玉和黛玉来说,确实存在心有灵犀一点通。但就宝玉听到《葬花吟》之后的悲切来说,远不是心有灵犀一点通那么简单。
黛玉葬花的直接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晴雯不给黛玉开门,黛玉将其错疑在宝玉身上;一个是正值饯花之期,满地落花勾起她的伤春惜花之情,进而惜花悲己。
而宝玉悲切的直接原因,在于从《葬花吟》里感受到了林妹妹的悲切,捕捉到了“如花美眷,敌不过似水流年”的伤感与无奈,为林妹妹而悲,也为大观园里那些水做的女子而悲。从深层上来看,黛玉葬花的悲切与宝玉听到《葬花吟》后的悲切,其根本原因是一致的,即黛玉与宝玉都是“痴人”。正如黛玉听到山坡上的悲声时,自己心里所想:“人人都笑我有些痴病,难道还有一个痴子不成?”
黛玉与宝玉的“痴”,体现在对所有生命存在一种悲悯情怀。在贾府下人眼里,宝玉“时常没人在眼前,就自哭自笑的;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的。”而黛玉自不用说,为落花缝制香囊,还将落花细心埋葬,同时还不忘吟诵一曲《葬花吟》。在他们俩看来,万物皆有灵性。望月抒怀,对花泪垂,伤春悲秋,无处不流淌着对于生命的敬畏与留恋。
黛玉与宝玉的悲切,是“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的无力,是“如花美眷,敌不过似水流年”的哀伤,是“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悲凉。这不是简单的心意相通,是灵魂深处的共鸣,是对万事万物的悲悯。正因为有了这种悲悯,对于自然界万物有了同理之心,宝黛才将自己的生命与万事万物的生命联系在一起,成为命运共同体。黛玉的前世本就是“绛珠仙草”,黛玉饯花葬花,也是心忧本命,心怀命运的无常之感。
宝玉与燕子说话,与鱼儿聊天,也是将自己置于与万物平等的地位,能够从自然界的鸟语花香之中感受到天地的灵气。花开花落,草木枯荣,也就象征着人类生命的繁荣与衰落。宝玉与黛玉,都能从中感受到生命的轮回与命运的无常。这首《葬花词》能够让宝玉如此悲切,那是因为他与宝玉有着共同的悲悯情怀,都是俗世不可多得的“痴人”。“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确是宝黛之爱存在的境界,但以此来阐释悲切之极的成因,终究是单薄了一些。
宝黛之间是青梅竹马式的爱情。再后来才逐渐的成长中,黛玉渐渐因饱读诗书而把精神层次越发拔高了。她不同于大观园内一般女子,只是希望日后得配如意郎君的世俗婚姻。
她追求的是“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的知己式的爱情。
文本中黛玉葬花的背景是因为与宝玉又闹了别扭,宝玉被他父亲叫走,黛玉又悬心了一天。到晚上还是没有见到宝玉,黛玉不放心前去怡红院探望宝玉。偏偏遇上晴雯心情不好,吃了怡红院的闭门羹。黛玉委屈不已,站在怡红院门口久久哭泣,后又见宝玉送宝钗从怡红院内出来,黛玉误会加深,回潇湘馆后直哭了半夜。
第二天,黛玉含悲带气建花冢,葬落花,以花托言,悲啼发泄。
宝玉前去潇湘馆看黛玉,黛玉不理睬。后在黛玉葬花处不意听到黛玉口内所念之诗,哭倒在地。
此番“哭倒”,与其说是心有灵犀,倒不如说是怜惜至深。
此时的宝玉对黛玉,虽有青年男女的爱意,但是从他对薛宝钗的一段雪臂而心生羡慕,又每见到“龄官”“二丫头”等等,一干妙龄且性情略特别些的女子,就忍不住一番遥思怜爱之心来看,他的爱情观此时尚未抵达知己式爱情的高度。还是在萌芽状态,离“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爱情,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若是能“通”,黛玉也就放心了,也不用时常哭泣了。
可以说,黛玉的爱情观则比宝玉成熟得早一点。黛玉这番哭泣,这番表述,确实有一点惊醒宝玉的意味。
林黛玉因为担心贾宝玉被贾政责难,所以晚上来到怡红院中打听打听,谁知道吃了晴雯一个闭门羹,耳中却听到宝钗和宝玉的笑语之声,因此误以为宝玉对自己产生嫌弃之心,心中不免又气又悲。
恰好第二天芒种节祭饯花神退位,众姐妹热热闹闹花枝招展,独黛玉心中郁结,见到落红满地由不得感怀身世,哭吟了一首千古绝唱葬花词,宝玉听了不觉痴倒。
这两个人从小一桌吃一床睡,果真是一对知心之人,虽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黛玉的多愁伤感,孤苦伶仃,只有宝玉才能理解疼惜,黛玉的小性拈酸,亦只有宝玉能够无条件容纳。而宝玉的乖僻愚顽,似傻如狂也只有黛玉深深的了解和珍惜。
一首葬花词,于黛玉来说是感怀身世,借落花抒发自身飘泊寄人篱下,未来无可寄托的悲伤。宝玉听到后则先不过点头赞叹,到后不觉恸倒。
不想宝玉在山坡上听见,先不过点头感叹,次后听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不觉恸倒山坡之上, 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试想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肠断!既黛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推之于他人,如宝钗,香菱,袭人等,亦可到无可寻觅之时矣.宝钗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则自己又安在哉?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则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矣!——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了去, 真不知此时此际欲为何等蠢物,杳无所知,逃大造,出尘网,使可解释这段悲伤.
贾宝玉由黛玉推到宝钗,由宝钗推到自身乃至一切自然界万物,悟到整个世界因情而生,因情而死,美好的生命及万物终将逝去不可追,是深深的无奈和入骨的心痛之感,所以其伤恸比林妹妹更甚!